不用一颗钉子!爷爷为孙子造出2600年前鲁班凳,惊艳中外

2019-11-07 12:04:49    东方头条

朱光潜先生曾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匠人,另一半是诗人。”

虽不是艺术家,但身为匠人的他,早在广西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诗,虽至暮年,却仍趣意盎然。

寻常的木头能玩出什么花样?61岁的爷爷给出的答案,令人惊叹。

一块整木,经过锯、钻、凿、抠。

再经过打磨、上油。

不费一钉一卯,在满是岁月痕迹的一双巧手下,幻化为一张巧夺天工的鲁班凳。

木凳看似结构松散,却又处处相连,开合自如,千变万化尽在方寸之间。

这代代相传,历经2600年历史的古老技艺,如今掌握者已是寥寥。

除去鲁班凳,老爷子也可以用一块方木制成精致玲珑的鲁班锁苹果。

14个组件,榫卯相扣,看似简单却处处暗藏玄机。

精巧的鲁班凳,别致的鲁班锁苹果,一件件发布在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上的作品已收获了500多万次点赞。

老爷子高超的技艺不仅圈粉了国人,更牢牢抓住了世界的目光,在国外引起一片惊叹。甚至有外国网友怀疑他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巧妙的作品,是因为利用了先进的CAD建模技术。

但也有内行评论:“我就是木工出身,但要我去做这个真做不了。说白了就是基本功不过硬。可能一拿锯这块料就废了,老爷子功底不是一般人能及。”

人们都说老人是鲁班再世,也有人说这工艺日后难求。但老人只是默默做着手里的活,用锯条与木料擦出柔和的沙沙声,给人们留出一段静好岁月,温柔时光。

很少有人知道老爷子究竟来自哪里,姓甚名谁,只知道他从半个世纪前,便开始学习木工手艺,与木头几乎打了一辈子交道。其实最初,功食道爷爷学艺是为了生存。

幼年丧父,加之母亲身体不好,年少的他选择用自己的手艺扛起整个家庭。

木工是一门苦差,这些年里,老人在做活儿时受过许多伤,也曾被机器切断手指。但他只是笑笑说:“我们做木工的受伤是常事,不用在意,生活就是先苦后甜,有苦有甜才叫生活。”

在老人心中,“生活固然有许多磨难,但只要认真执着,咬一咬牙也就过去了”,而当下的一切,才最值得珍惜。

如今,无需再为生活奔忙的他,随孩子定居广西,昔日讨生活的手艺,成了闲来无事的消遣。

就如木心先生所言:“现在能做的事,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

为邻居造些生活用具,给孙子做几个小玩具,再将过程录成视频,发到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平台,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古老手艺,是他最大的乐趣。

几块边角料,几张玻璃纸,打磨、钻孔,添上流苏和一支红烛,造成一盏六角宫灯,让火光为小村夜幕染上一团暖黄;

一把木工刀,几节新竹,系上红色布条迎风而立,做出一个自动驱鸟器,为乡亲的生活添上几分便利......

人们都说,世上就没什么东西是老爷子不会做的。

他手艺了得,但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专注与匠心。

的确,种种传统物件的制作,从结构组合原理到工具,无一处不需费心。

许多木工图纸早已失传,功食道爷爷必须一次次试验摸索。

市面上买不到的工具,他也得亲自制作。当时为做鲁班凳,老人家曾手工磨出一根锯片,最细的部分,只有0.3毫米。

但这一切,对早已把木匠手艺融入生命的他而言,却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而在诸多工艺里,老人最爱的,是榫卯。

而一只竹木雕出的小船,是小孙子的最爱。

“那时我为他做出一只小船,我们一起把船放在小溪里,他乐得咯咯直笑,站在水里都不想上岸了。”

老人羞于表达,但一件件细细打磨的玩具中,谈及孙子的语气神情里,都是掩不住的温柔与疼爱。

爷爷的作品仿佛有魔力一般,视频中从不讲话的爷爷,尚还不会表达的小孙子,枯燥乏味的木工活儿,却能让人安安静静地看上许久。

老爷子用他的生活,向人们诠释着从容恬淡的生活美学。也通过今日头条与西瓜视频,向挣扎在快节奏生活里的人们展示,将一生付诸到一件事上究竟会有怎样幸福的体验。

虽然其中也有波折,也有痛苦,但就如老人所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换一个行业都要从零开始,换来换去一辈子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这行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不代表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从一而终,也会使你的人生获得巨大成功。”

而孩子干净的笑声,爷爷纯粹的匠心,对于浮躁社会中的人们,更是莫大的安慰。

让人仿佛又回到那单纯无忧的童年,唤起了尘封在记忆深处,或举着纸飞机,或捧着小汽车,在爷爷做的玩具陪伴中度过的快乐时光。

来源:西瓜视频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编辑 王沛霆

相关热词搜索:孙子 一颗 钉子 惊艳 爷爷

上一篇:面粉的16种妙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