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访谈(下篇):双循环新格局下招商引资提升之道

2020-11-02 21:37:01   

  文章来源:中宏网

  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王镜榕)近日,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要把为市场主体纾困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创新办法,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推动数据互通共享,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中宏观察家 宋才发

  日前,中宏观察家、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宋才发教授就相关话题接受了本网专访。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宏网记者:请您结合当前形势,谈谈对我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前瞻思考?

  宋才发: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需要考虑把总需求和总供给拧在一起。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市场。我国同时还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是我国当下构建新格局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所在。国内市场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代表外需的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最高的时候,也只在2007年达到过8.9%。2005年到2018年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从4.81%逐年增加到15.84%,基本上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在同期人均GDP方面,我国年均增长率为6.1%,美国为2.29%,日本为1.0%,欧盟发达经济体为1.8%,世界平均为1.84%。中外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占比"此消彼长"的情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经济会越来越依赖国内市场。因此,必须设法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持续稳健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中国经济最大优势和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形成拉动经济增长持久而强劲的动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变化和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要做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着力打通国内要素循环,需要依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要素改革。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2018年,代表外需的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已经低至2.59%。随着中国国际贸易顺差可能出现进一步收窄,内需作为中国经济主要引擎的作用会持续提升。为此就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内需求对国际要素的吸引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从区域范围看,需要实现各类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从"产业链""供应链"看,需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需要做到从生产到分配、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畅通,凡断了的链条就要补上,阻碍的藩篱就要打破。需要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两大战略,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担当。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具体路径。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最根本、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转变过去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国内市场效应作为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连接的"纽带",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体地说就是:(1)以动态比较优势为指导,推进本土企业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追赶;(2)以国内价值链为依托,培育本土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3)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4)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契机,促进存量优化和增量创新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5)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塑造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为关键技术谱系的国际生产体系。

  推动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国内市场的高质量供给;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改善国内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扩大内需规模和优化内需结构;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制度创新中的容错纠错机制。

  提升政府招商引资能力,促使经济社会常态化稳健发展

  中宏网记者:请您谈谈在双循环形势下提升政府招商引资能力的现实意义?

  宋才发:在经济"新常态"下低成本、粗放型招商范式已经不适用了,现阶段需要倡导互助招商、合作共赢的引资新范式和新模式,提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在当下和未来"十四五规划"期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需要革故鼎新,改变过去已不适用的招商理念,提升营商环境在线服务效能,谋划实现有效招商引资的新思路、新方法,政府帮助招商对象解决问题是撬动招商引资成功的支点。地方政府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和宗旨,把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带动就业作为重要条件,坚持"三不招""五不搞"原则: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招,过剩产能和产出强度不达标的不招,环保不过关的企业不招。不搞"血拼优惠政策"的自残式招商,不搞"众筹招商",不搞"P2P招商",不搞"炒地皮招商",不搞"炒房招商"。当下在保障公平公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也是合作共赢的一种招商引资方式。地方政府招商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投资者,招商引资依然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因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最显著的价值和意义,就是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带动就业、增加税收、科学增加GDP。

  中国经济发展常态化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是我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统计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成功地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在我国城乡得到广泛而快速的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在双循环形势下提升政府招商引资能力,促使经济社会常态化稳健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诚如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国家领导人致辞强调:"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安防务科技中心主任崔宇飞受邀到访海南汇聚融科技公司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