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铸医魂 ——记杏林楷模黄玉和的坚守与创新

2025-04-11 10:17:32    本网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医药版图上,有一位年近古稀仍步履不停的“中医守门人”——黄玉和教授。从南宋御医世家走来的他,用六十载光阴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以创新实践演绎了中医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千年传承:一盏不灭的医灯  

黄玉和的从医之路始于家族千年的医脉。九岁随父习医,他埋首泛黄的祖籍医典,将“黄氏药液针灸”等绝技融入血脉。这份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沿袭,而是“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他耗时数十年改良祖传针法,将药液与火针结合,攻克肿瘤、中风等疑难杂症,让非遗疗法在2020年荣登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如他所言:“传医如传灯,既要护住火种,更要照亮更多人。”

大医精诚:跨越山海的生命守护  

在珠海斗门的康养基地,每天都有从新疆、黑龙江甚至海外慕名而来的患者。一位被西医判“死刑”的癌症患者,经他调理后重获新生;一位饱受慢性病折磨的老人,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安宁。黄玉和的诊室墙上挂满锦旗,但他最珍视的却是患者康复后的一句“谢谢”。美国国际医药大学的聘书、世界整合医学大会的奖项,见证了他将中医推向国际的坚实脚步,而他却说:“医者价值,在于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

破冰前行:为民间中医“开方”  

荣誉等身的黄玉和,心中始终有一道“未解的题”:民间中医的传承困境。六年六考医师资格未果的经历,让他痛心于大量绝技因政策壁垒濒临失传。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联合代表疾呼“建立民间中医特殊认证通道”,提出“60岁以上传承三代可备案行医”的务实建议。这一呼吁,既是对匠人的尊重,更是对中医药文化根脉的抢救。

老骥伏枥:让世界看见中医之光

如今,黄玉和已是一位古稀老人,仍奔波在“传灯”路上:扩建康养中心、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亲授弟子……他的愿景很朴素:“让古籍里的智慧活起来,让民间绝技传下去。”在中医药振兴的浪潮中,黄玉和像一块坚硬的磐石,以劳模般的执着打磨着中医的现代价值——这价值,在患者康复的笑颜里,在非遗针法的创新中,更在他“甘为阶梯托后人”的无私里。

从御医传人到非遗守护者,从临床圣手到政策呼吁者,黄玉和的多重身份背后,是对中医赤子般的深情。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劳模精神从不仅限于车间与田野,在弘扬国粹的征程上,那份“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那份“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正是新时代中医人最动人的勋章。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易学名家——杨振研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