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湘西 医者仁心——州级非遗传承人符忠来弘扬民族医药文化

2025-04-11 10:30:04    本网

民族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各民族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从藏医的《四部医典》到蒙医的“三根平衡”理论,从苗药的天然草本到彝族的火疗技艺,每一种民族医药体系都蕴含着独特的生命观和自然哲学,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这些源于实践的医学瑰宝,不仅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更为现代健康事业提供了多元化的防治思路。当前,我们应深入挖掘民族医药的科学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智慧在守护人民健康、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中焕发新生机,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

“我今年65岁了,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把我几十年来传承的苗族传统医药技术贡献出来,推动我州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为广大湘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好务……”近年来,年过6旬的爱心苗医符忠来勇毅前行,践行心愿,用自己擅长的苗族传统医药技术,爱心服务武陵山区广大亟需救治的病患;用自己在全国民族医药界的影响力,积极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助力我州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符忠来是泸溪县人,苗族,从事民族医疗工作50余载,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员。2017年,他在吉首成立我州首家爱心苗医馆为孤寡老人、孤儿和贫困群众等开展免费治疗,并给予力所能及的爱心帮助,受到州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一致称赞,被誉为“善行湘西 医者仁心”;2020年,他成为州级非遗项目“苗医药·酒火疗法”传承人后,大力推广非遗传承技术,担任湘西州民族医药专题培训专家,开展义诊公益爱心行动,为湘西人民医疗健康辛勤服务;近几年来,他积极参加各级民族医药发展座谈会、考察活动等,为湘西州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民族医药发展,我州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大有可为!”今年4月5日,符忠来应邀来到古丈县农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交流,指导产业发展方向。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王龙介绍,位于古丈县红石林镇马达坪村的800亩中药材基地,集中连片开发吴茱萸,套种黄精、黄柏等多种药材,并进行中药材初级加工。通过与北京同仁堂及广西、江西等多个制药厂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形成了初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惠及农户82户、130多人,帮助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可以套种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要注意充足的水、肥;药材种植根本是要保证药材品质、疗效,农药残留物达标很关键……”符忠来详细了解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情况,并从适宜套种药材的种类、自然条件和保证药材质效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给予宝贵建议。经过一番交流,王龙表示,要吸取符老师提出的指导意见,不断发展壮大产业,提升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帮助农户增收。

“大健康产业是发展趋势,我们湘西州民族医药文化独具优势,要抢抓发展机遇!”符忠来不仅频频发声,而且积极为州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牵线搭桥,积极奔走。

4月6日,凤凰民俗园里,游客络绎不绝,人气满满。通过国家5A级景区凤凰古城这一文化传播窗口,传统民族医药文化及其研发产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当天,符忠来热情邀请医养结合(北京)中医研究院负责人来此实地考察,为产业发展支招。

在符忠来主持的座谈中,凤凰民族医萃堂医药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传承发扬民族医药文化,通过网络、市场、景区发展民族医药产业的情况;表达了打造凤凰古城苗医药文化街区的规划和面向全国做大做强苗医药文化产业链的构想。

医养结合(北京)中医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湘西州民族医药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潜力巨大,可深入合作,成立国家级苗医药文化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企业要抢抓国家支持民族医药发展、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等政策机遇,当好产业发展牵头人,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苗医药展示基地。

看到考察活动成效明显,下一步即将进入实质推进环节,符忠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怀揣一份初心,他始终心系家乡,坚信我州民族医药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将矢志不渝投入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图:杨继东  谭必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杏林楷模闫海军:以匠心守正创新,用仁术传承国粹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